“投資是拉動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市委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做強項目支撐點,在擴大投資上實現新突破。我市出臺的《關于提振市場主體信心推動經濟穩健發展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簡稱‘16條’),要求聚焦項目建設加大投資。新的一年,市發改委將始終把擴投資擺在重要位置,做優政府投資、吸引民間投資,以切實有效的措施促進信心‘回歸’、市場‘回暖’、經濟‘升溫’?!比涨?,市發改委黨組書記、主任陳剛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項目投資是穩增長最有效的抓手
聚焦項目建設加大投資對穩增長有何作用?過去一年,十堰的項目建設成績如何?
陳剛介紹,項目投資是穩增長、擴內需最直接、最有效的抓手。2022年,面對疫情反復、商用車市場持續低迷、連續極端高溫干旱等不利影響,全市重大項目“挑大梁”,持續深化“周調度、月開工、季拉練”工作機制,狠抓“簽約、開工、投產”三類重點項目,一批打基礎管長遠和關鍵產業鏈的項目落地開工并建成投產,拉動投資高速增長,既為我市穩定經濟基本盤發揮了壓艙石作用,也為全市高質量發展積蓄了新的動能。
陳剛說,2022年,全市簽約、開工、投產項目均保持了30%以上增長速度。全年簽約項目773個,總投資4705.5億元,同比增長36.2%;開工項目2489個,總投資6506.4億元,同比增長65.3%,十巫高速南段、潘口抽水蓄能電站、東風汽車博物館等一批關鍵支撐項目開工建設;竣工項目1858個,總投資3864億元,同比增長55.6%,十淅高速、正和高端重卡車身、馳田智慧新工廠、武當云谷一期等一批重點項目建成,昊塑新能源實現了當年簽約、當年開工、當年建成、當年達產,再次刷新項目建設“十堰速度”。2022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持續保持在全省前4位,民間投資、工業投資、基礎設施投資均保持全省前列。
“16條”含金量之高前所未有
我市出臺的“16條”提出“聚焦項目建設加大投資”,該政策措施與以往出臺的惠企政策有何不同?具體內容有哪些?
陳剛介紹,“16條”措施把服務市場主體擺在突出位置,堅持從供給端、需求端“兩端”發力,細化實化助企紓困政策措施,幫助市場主體解決實際困難。其政策覆蓋面之廣、針對性之強、含金量之高,在我市前所未有。
其中,關于項目建設投資的具體內容包括:對接中央、省投資政策,搶抓政策調整機遇,加強重大項目謀劃和新型基礎設施建設,2023年爭取中央基建投資資金20億元以上,新增發行地方政府專項債額度40億元以上。加大對省級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專項資金爭取,支持中小企業加大項目投資力度。持續落實《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十堰市支持新一輪先進制造業技術改造若干政策的通知》相關政策,支持推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免費為工業企業開展數字化技改診斷。加大制造業領域各類國家、省級試點示范企業培育,采取“免申即享”方式對重點試點示范企業予以獎勵。支持制造業綠色低碳發展,對上年度新獲得省級綠色工廠、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分別獎勵20萬元、10萬元。支持企業加大技改投資力度,市級財政繼續安排4000萬元“產業升級專項資金”,按照10倍放大規模,持續開展“產業升級貸”業務辦理,按照年化2%標準給予貸款企業貼息。
謀劃重點項目2635個總投資過萬億元
如何把“16條”中有關項目建設投資的措施落實到位?
陳剛表示,將充分發揮投資對經濟的全方位全鏈條拉動作用,以項目建設之“進”保經濟增長之“穩”。圍繞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建設和“一主四優多支撐”產業發展,謀劃2023年重點項目2635個,總投資10245億元,年度計劃投資2000億元以上;在推進十西高鐵、十巫高速、京能熱電二期、正威新能源制造、遠景動力等重點項目建設的同時,確保福銀高速十堰段改擴建、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應用場景、貝特瑞電池負極材料等一批重點項目全面開工建設,確保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以上。(記者?紀楓波?通訊員?蘭兆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