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接受過反詐宣傳
自認為警惕性很強
沒想到還是差點被騙
他們演得太真實了!”
提起這段經歷
劉女士還是心有余悸
那么,她到底遭遇了什么詐騙?
時間緊迫,北區派出所通過多警聯動,查到劉女士可能在車城路的一家銀行,于是立即聯系銀行工作人員。接到警方電話,工作人員第一時間找到了正準備轉賬的劉女士,阻止她輸入密碼,并向其說明原因,劉女士這才反應過來自己上當受騙了。
經了解,當日,劉女士接到自稱是“十堰公安局民警”的電話,稱她涉嫌“洗錢”。一開始,劉女士并沒有相信對方的話,但對方能準確說出她的個人信息,還通過QQ發來幾份“立案調查文件”,并主動打來視頻電話,穿著警服對著鏡頭轉了一圈??吹街車穷愃乒簿洲k公場所的布置,劉女士還是相信了。
對方提出讓她轉賬5萬元,待驗明資產“清白”后,就將她移出“違法犯罪人員名單”。劉女士聽到“轉賬”時,又提高了警惕。然而,騙子卻演起了“雙簧”,一名“警察”表示愿意幫劉女士“洗脫嫌疑”,但要她配合走流程,另一名“警察”則厲聲呵斥,稱如果劉女士不配合,就“凍結銀行卡,刑事立案!”在他們“一唱一和”的恐嚇下,劉女士擔心“留下案底”,便按照他們的要求轉賬。
由于對方提供的幾個賬戶都轉賬失敗,劉女士只好按對方要求去銀行轉賬,其間一直與騙子保持通話。到銀行后,劉女士異常舉動引起了銀行工作人員的注意,工作人員一直暗中觀察,接到公安機關的電話后,工作人員第一時間上前制止她轉賬。
民警分析,劉女士在與“假警察”周旋的過程中,電話被對方忽悠設置了呼叫轉移,所以大家才打不通她的電話。其次,劉女士數次轉賬失敗,很可能是騙子提供的收款賬戶在幾分鐘前剛實施過詐騙,已被外地警方凍結,也可能是銀行的反詐系統識別出收款賬戶異常,進行了限制,因此劉女士的5萬元才得以保全。
冒充公檢法詐騙
“三部曲”
1、詐騙分子通過非法渠道獲取受害人姓名、身份證號、地址等個人信息,以此獲取受害人的初步信任,對其進行“洗腦”。詐騙分子隨后以嚴厲語氣,震懾、控制受害人,使受害人因急于證明自身清白或挽回損失,而答應配合所謂的“調查”。
2、為了讓騙局更加真實,詐騙分子向受害人發送虛假“通緝令”“逮捕令”等法律文書,利用受害人的恐慌心理,進一步騙取信任。
3、詐騙分子向受害人提出證明其“清白”的唯一方法就是配合公安機關進行資金調查,將錢款轉賬到所謂的“安全賬戶”“清查賬戶”。受害人一旦轉賬,資金便有去無回!
警方提醒
1.如遇詐騙,請及時撥打110報警求助,切勿病急亂投醫。
2.公檢法等機關絕不會采取電話、短信、微信、QQ等形式進行案件處理。
3.凡是通過網站或者App出示帶有“公檢法”名稱標記的通緝令、拘捕令,都是詐騙!
4.公安機關在逮捕時,必須當面出示逮捕證,通過傳真、網絡發送的,都是詐騙!
5.公檢法等機關沒有所謂的“安全賬戶”“驗資賬戶”,也不會要求個人進行轉錢操作。
6.個人的銀行賬戶密碼、短信驗證碼是個人賬戶資金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線,切勿告訴他人!